2017年1月底,教育部發(fā)布了《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決定以5年一個周期,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目前,距離2017年公布第一批雙一流高校名單后已經過去近3年,不少人開始好奇第二批雙一流大學會有哪些。本期,我們將依據(jù)教育部所制定的評選條件,大膽推測一下雙一流第二批預測名單。
一、第一批雙一流高校名單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目前我國共有137所“一流學科建設高?!?/span>,但“雙一流”(既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也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高校有且僅有42所,具體名單如下:
A類(36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B類(6所):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云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二、進入雙一流的條件有哪些?
1、人才培養(yǎng)方面: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
以北京大學為例。
根據(jù)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yè)生就業(yè)質量為例,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傮w就業(yè)率為 97.83%。校本部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為97.40%;碩士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為99.28%;博士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為99.48%。
從學生升學情況來看,北京大學2019 屆畢業(yè)生中共有708人赴世界排名前50名的國(境)外高校留學深造。
不難發(fā)現(xiàn),北京大學的各層次的畢業(yè)生不僅受國內外名校歡迎,也受到社會和企業(yè)的高度認可。
2、學科建設方面:擁有國際前列的高水平學科
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和復旦大學為例。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生物工程學科在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榜中位居全球第10名;
復旦大學進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的學科領域數(shù)共19個,其中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y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全球前千分之一。
3、科學研究方面:解決了重大關鍵性技術和工程問題
以清華大學為例。
1)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實驗堆;
2)成功研制大型高能工業(yè)CT系統(tǒng);
3)成功研發(fā)了三維協(xié)調的新一代電網能量管理系統(tǒng)、關鍵技術并已推廣應用;
4、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整體水平高,擁有學科領軍人物和一流前沿專家
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例。
學校目前擁有的師資隊伍:
1)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62人;
2)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及教學名師50人;
3)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1人;
5、國際交流合作方面:與世界高水平大學及學術機構有深度合作
以南京大學為例。
學校從建校以來就與世界上眾多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其中,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后最早開始的國際高等教育合作項目之一,在海內外影響巨大。
從以上五點不難發(fā)現(xiàn),雙一流的評選依據(jù)維度較多,注重的是學校在各方面的整體水平而非單一關注學校的綜合排名或者科研成果。以上42所高校,尤其是36所A類院校能夠入選,說明學校在人才培養(yǎng),師資建設,學科發(fā)展等多方面都處于國內較高水平。
當然,以上列舉的雙一流高校的評判標準僅僅是其中相對重要的一部分,想要入選雙一流高校,學校還必須在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改革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比較出色的成就。
三、2020雙一流第二批預測名單
在了解了雙一流大學的評判標準之后,網友們預測出了自己心目當中的第二批雙一流高校名單,具體如下。
備注:由于教育部并未公布官方的雙一流第二批高校名單,以下高校名單僅做參考。大家也可以留言提名自己心目中的雙一流大學。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第二批預測名單:
A類:中國科學院大學、外交學院
B類:
吉林:東北師范大學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央財經大學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
江蘇: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
廣東:暨南大學
湖北: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yè)大學
重慶:西南大學
四川:西南交通大學
陜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黑龍江:黑龍江大學
吉林:長春理工大學
遼寧:東北財經大學、中國醫(yī)科大學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山西:山西大學
江蘇:南京醫(yī)科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江蘇大學
浙江:浙江工業(yè)大學
湖北:湖北大學
湖南:湘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
重慶:西南政法大學
廣東:深圳大學
江西:江西財經大學
陜西: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甘肅:西北師范大學
新疆:新疆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