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線差法就是指的是學生的線差和各高校之間的線差進行志愿填報的方法。學生線差是學生的高考成績和各省控制線之間的差值;而學校線差則是指學校的錄取平均分和省控線之間的差值。在今天的文章里,老師著重為大家解答高考成績換算線差的方式和注意事項。
要知道高考成績出來后學生第一時間要做的便是依據(jù)各高校所公布的最低分和之間的成績決定所報考的學校。而在填報過程中很多數(shù)據(jù)都具有參考價值,比如各省最低分位次。
高考線差法通俗的講就是將考生的高考成績換成不同年份的有效分。由于每一年的試卷難易程度不同、考生人數(shù)和招生計劃都不同,所以每年的省控線也會有調整,為了能夠更加科學的分析比對,故引入這一概念。線差的主要作用就是對招生院校近幾年的不同分數(shù)進行分析和比較,以便更好的查找適合的院校。
線差的計算方式:考生分數(shù)-批次控制分數(shù)線=線差。
一般考生在計算線差時最好計算出最近幾年的目標院校的錄取線差,同時還要對目標院校的線差有一個穩(wěn)定的判斷。考生可通過往年錄取線差與自己高出今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shù)線的分數(shù)進行比較,確保能夠被目標院校所錄取。
舉例說明:2022年山東省的A學生高考成績是590分,而2022年山東省普通類的批次線是特殊類型控制線513分,一段線437分。而這時候A學生的線差就是特殊類型為590減去513分等于77分;一段線就是由590分減去437分等于153分,其中77分和153分就是線差。
查詢到2022年的線差,這時候我們再找一下山東省2021年的控制線,得知特殊類型控制線518分,一段線444分。由518分加上2022年的特殊類型線差77分等于595分,那么595分就是A學生的等效分,一段線同理。這時候我們算出等效分之后,就可以參考一下2021年錄取分數(shù)在595分左右的大學名單,算出來的等效分參考去年高校的錄取分,這些學校就是學生可以報考的大學。
在了解完線差和等效分之后,大家在填報志愿時更應該注意填報梯度。
比如在新高考省份“院校+專業(yè)組”模式下,沖刺的院??梢哉?5%,將等效分和錄取分控制在1到5分之間;穩(wěn)妥的院??梢哉?5%,等效分和錄取分控制在8分之內;保定的院??梢哉?5%,等效分和錄取分控制在8-15分之間。
在舊高考模式下,沖刺的院校可以占20%,將等效分和錄取分控制在1到10分之間;穩(wěn)妥的院??梢哉?0%,等效分和錄取分控制在5分之內;保定的院??梢哉?0%,等效分和錄取分控制在8-10分之間。
梯度/高考模式 | 舊高考 | 新高考 |
---|---|---|
沖 | 20% | 15% |
穩(wěn) | 15% | 45% |
保 | 30% | 15% |
墊 | 15% |
由于高考填報志愿的錄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在填報時一定要精準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參考高校的錄取數(shù)據(jù),盡量可以多找?guī)啄甑臄?shù)據(jù)做參考,這樣的上岸率也會更大一些。